注册

x

服务热线 :0755-83668828

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和推进。

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和推进。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

 
 
  • 服务说明
  • 常见问题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因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是中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着力点。


与现有的国际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匹配国际评价指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地营商环境的现状和不足,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


意义明确。


积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时代要求。


一是体现了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按照国际营商环境标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和措施,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根本之策。


二是体现了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在各种资源全球配置的时代,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与世界接轨,与世界接轨,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高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体现了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要求。当前,简政放权、管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相结合的改革目标之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政府要把重点放在过去奉行的政策“低地”,转变为致力于创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高地”。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及时反馈、纠正和改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还能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投入,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借鉴国际经验。


目前,世界上有多套评价区域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例如,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都值得我们借鉴。其中,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各经济体影响较大,得到广泛认可。


自2003年起,世界银行每年发布《商业环境报告》,重点定量评估各种监管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该报告围绕企业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和11个方面构建了评估指标,包括创业和雇佣员工两个阶段。获得场地有三个阶段,即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权力和登记财产;融资有两个阶段,即获得信贷和保护少数投资者;每天有2个操作阶段,分别是纳税和跨境贸易;有两个问题,即执行合同和破产。为了确保各经济体之间数据的可比性,指标是根据具有具体假设的标准化案例的情景设计的。


该报告还收集和使用两种类型的数据。一个是评估各个经济体的法律法规,使用的数据中大约有四分之三是这样的数据。另一种数据是用于衡量监管程序的复杂性和成本的指标。企业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是指标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体系的关键词。


世界银行报告的目的是为理解和改善商业监管环境提供客观依据,既从整体上反映了现有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需要改革的具体法规或监管程序。特别是每年总结推广的一些重点商业监管改革案例,可作为各经济体改善营商环境的参考。


五点对策建议。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公认标准,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一是突出评价结果的量化可比性。目前我国商业体制改革仍以提高开办企业便利性为重点,新设企业数量的增加多作为衡量各地区改革成效的依据。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虽然这一指标可以表明“广泛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营商环境,尤其是监管法律法规的效率。要进一步推广使用定量分析,让数据说话,充分反映“大众创业创新”的难点和痛点。既要关注法律规定,也要关注实施效果,尽可能用数字呈现成本和效率,从而形成区域间的可比性。


二是注重改革实例分析。通过对改革实例的分析和评价,更有助于决策者看到改进监管的潜力。这可以激发各级政府对监管改革的讨论,并为地方政府和机构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与国际范例相比,国内不同地区的相关政策建议和良好做法范例,很容易被其他地方借鉴。


第三,认识到现有做法的局限性。为了衡量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世界银行指标的一个假设是,企业位于其所在经济体最大的商业城市,并将该城市作为调查样本,但有些指标并不是为了在一个国家内的区域之间进行比较而设计的。同时,报告尽量呈现企业遵守监管法律法规所需的手续、时间和成本,不涉及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金融体系状况、劳动技能水平等诸多其他重要营商环境因素。对此,我们应该尽力弥补它的不足。


第四,重视评价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营商环境涵盖企业设立、经营、贸易、纳税、关闭、合同执行等各个方面的监管法律法规。评价指标还涉及许多监管领域,通常包括司法、商业、工业、金融、贸易和能源部门。通过第三方评估推动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引入社会化专业力量,不仅可以加强外部监督,还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第五,做好评价与改革的衔接。商业环境评价适用于对事物的判断、选择和决策,其目的是发现、学习和促进改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涉及多层次政府和部门的互动。为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改革工作齐头并进,应由综合协调部门或专门设立的负责机构组织实施,也可在不同部门之间更均衡地分担。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移交专项统筹协调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签到”,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目前,形成统一机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是众多改革试点的共同选择。例如,在一些商业体制改革较早的地区,成立了“商业改革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协调“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各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