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x

服务热线 :0755-83668828

工商百科

千百惠小编整理:与企业和员工息息相关的五险一金黑名

发布时间 : 2022-01-12 06:44:54

千百惠小编整理:与企业和员工息息相关的五险一金黑名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声,与你息息相关的五险一金将发生重大变化!来看看千百惠边肖:与企业和员工密切相关的五险一金黑名单政策

今天上午,#五险一金黑名单#意外冲上热搜第二名。是什么情况?五险一金怎么了?

五险一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五险一金迎来了大变化,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社会保险严重不信任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10月29日。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五条,五险一金迎来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mdash& mdash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今后,以下行为将被列入黑名单并受到联合处罚,乘坐高铁、飞行和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能会受到限制。对于企业来说,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成本会更高。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五条,安阳、南山以下六种情况拟纳入社保黑名单:

社保黑名单

1.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拒不改正的;

2.参加、申请社会保险,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变相买卖社会保险个人权利数据的;

4.社会保险服务机构违反服务协议或者有关规定,拒不改正的;

5.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有补缴义务的第三人拒绝补缴社会保险基金并已提前缴纳工伤保险待遇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社保黑名单会有什么处罚?

将社会保障列入黑名单的后果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社保黑名单信息纳入地方和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由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备忘录规定执行。

应对政府采购、运输、招标、生产许可、资格审查、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以及评估和评价施加限制。

社保黑名单处罚期限不得超过5年。

社保黑名单实行动态管理,纳入联合惩戒的期限不超过5年。

五险一金,大换血

住房公积金的黑名单也来了!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网上征求意见稿)》,反馈截止时间为10月19日。

在住房公积金方面,以下六种情况将被列入黑名单:

住房公积金黑名单深圳注册外资公司

1.限制、阻碍、拒绝买受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

2.未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送达后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3、逾期不缴纳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

4、违规提取或协助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退回;

5.违反规定获取或者协助获取住房公积金贷款,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6.住房公积金贷款连续逾期6期以上,经催收仍未偿还的。

公积金黑名单会受到哪些限制?

将公积金列入黑名单的后果

光公积金

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已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信用主体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在行政许可、招投标、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限制。

黑名单处罚期限为一年。

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和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自公布之日起计算,规则为一年。

对个人来说,虚假投保、欺诈投保、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将付出更高的代价。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降低成本,有的企业不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拒不整改,就会被列入黑名单。

用人单位要认识到,按时参保、足额缴费是员工权益的保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今天开始,企业的这些行为被视为违规。

众所周知,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保正式划入税收,对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违反社保缴纳的行为将被消除!

一、不是所有员工都交社保。

(1)与员工签订协议自愿放弃社保(这是掩耳盗铃的行为,但没有法律效力);

(2)挂羊头交社保。一些城市宽容征收法是:一个公司至少要有一个人买社保,即使你之前通过了。现在会逐步规范。

第二,尤其是这些企业:

建筑、劳务派遣、物业保障,这几类企业,私下签订的遗弃社保协议比比皆是,利用别人的身份证信息搞工资表虚增成本(那怎么能和社保比?),绝对是重点检查名单!

三.拒绝保险和违约保险

这是相当糟糕的。但是,与您业务密切相关的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处罚:降低您的纳税信用等级、限制发票的收购、限制开票& hellip如果不申报社保,可以为你核定;如果你拖欠社保,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

社保缴费基数有上下限,各地不同,但原则是一样的。

薪水

下限

工资>:上限,按上基数发放。

所以不按这个原则缴纳社保,就是不合规,会被监管。



上一篇:千百惠小编详谈:如何正确处理私账转公账     下一篇:千百惠小编解读:北京稳岗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