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x

服务热线 :0755-83668828

工商百科

解读北京市“证照分离”改革

发布时间 : 2022-01-11 06:06:26

解读北京市“证照分离”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证照分离的综合改革部署,我市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京政办发〔2018〕43号),自2018年11月10日起,对全市首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以直接取消审批、变更审批为备案、落实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进行证照分离改革。

  一、《通知》出台背景是什么?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营商环境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2018年3月,根据国务院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我市对95项改革事项进行了证照分离改革,适用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9月2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要求从2018年11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

  二、证照分离改革核心内容有哪些?

一是在改革方式上,明确将通过直接取消审批、改审批为备案、落实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机构交易成本,突出证后减证,解决准入不准经营的问题,让企业既能快速进入市场大门,又能便捷进入行业大门。

二是改革事项方面,将原试点的95项调整为国务院文件规定的106项。

三是在改革范围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扩大到全市。

  三、证照分离改革带来了哪些实惠?

一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效率。证照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领证容易领证难、不准入营的问题。通过四种方式的证书改革,企业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在市场准入环节实现快速进入和准进入。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显著。改革降低门槛后的便利给了企业,事后监管的挑战留给了政府,带来了政府部门审批模式的改革、审批流程的优化和监管手段的创新。

三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了网上办理、就近办理、一次性办结等公共服务创新,进一步压缩时限、简化环节、简化材料、降低成本,助力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如何加强监管?

一是加强事后监管。坚持发布与管理相结合,以严管促进,加快建立以信息收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开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切实贯彻“谁审批、谁监督、谁主管、谁监督”的原则,避免监督真相空。构建全市统一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和制度标准。完善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对深圳公司登记代理申报、新产品、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

二是加快慈溪、惠阳两地信息收集共享。进一步完善优化我市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市场主体基础信息、相关信用信息、违法违规信息的收集共享和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业务协同。完善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各区、各部门要制定配套管理措施,逐一落实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将证照分离改革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考核项目,加强监督考核。

  五、如何准确把握证照分离改革与多证合一改革的关系?

证照分离改革是先证照后证照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证照分离改革分为行政审批事项,突出法律性质、办理环节和管理方式。通过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领证难、入不了营的问题。

多证合一改革将非行政审批事项相结合,突出许可证载体、办理环节、企业信息相结合,通过逐步取消事项降低企业事务的机构成本。下一步,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照融合改革,实现市场主体一个个走天下。



上一篇:千百惠小编讲讲 :注册公司与注册企业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千百惠小编细讲:北京注册装修装饰公司的流程材料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