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x

服务热线 :0755-83668828

工商百科

被李小龙女儿起诉索赔2亿,用了15年的“真功夫”商标是否会大变脸?

发布时间 : 2021-01-29 18:16:37

在外面吃饭,经常可以看到餐厅品牌“功夫”,在全国开了很多分店。另外,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品牌和李小龙有些联系,和功夫明星“李小龙”很像。

但实际上,《功夫》和《李小龙》没有任何关系。

12月26日晚,针对近期李小龙女儿商标侵权诉讼,功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不会寻求庭外和解,功夫将积极应诉,维护合法权益。

原因是功夫用了15年功夫龙这个形象。12月25日,据报道,当地的中国连锁餐厅“功夫”被布鲁斯乐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李小龙有限公司)起诉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中文名称:李香凝)。李小龙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连续90天澄清与李小龙无关,并请求法院责令功夫赔偿其经济损失2.1亿元及维权合理费用8.8万元。

对于这几年刚从股东纠纷中走出来,投身转型的真功夫来说,突如其来的巨额理赔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目前,功夫在中国大约有600家店铺。在最近的回复中,功夫强调没有侵权,目前也没有更换品牌商标的打算。

商标拉锯战又开始了

据资料显示,2004年以前,功夫还叫“168蒸快餐店”,后来改名为“双籽”,但发展一直火爆。2004年,功夫创始人蔡大彪斥资400万元,邀请著名营销专家叶茂中为他策划新的品牌形象。

根据叶茂中团队的建议,蔡大彪将“双种子”改名为“真功夫”,同时使用了类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商标。从此,功夫开始了快速扩张的模式,成功登上了中国快餐冠军的宝座。

随着功夫的成功,百胜等国外快餐!也注意到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潜力,开发了东方小白,收购了小肥羊,但未能复制前者的成功。但这是另一个故事。

关于这次被起诉的“功夫龙”形象,功夫认为,公司的品牌形象结合了中国餐饮和中国功夫文化两大民族特色。“可以说,餐饮的真功夫才是中国人的真功夫。”在坚持不侵权的同时,公司态度强硬,表示不会寻求庭外和解。

根据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娱乐工作室,李小龙公司律师叶放提供证据显示,2004年,真功夫曾委托叶茂中团队将其商标图案进行知识产权注册,注册簿备注信息为:“真功夫图形”是由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和“真功夫”与“蒸营养专家”组合而成的造型图案。叶放说,功夫创始人蔡大彪拒绝了叶茂中“联系李小龙的后代以获得授权”的建议,这是对李小龙肖像的恶意使用。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网站上查询发现,从2004年开始,功夫已经注册了很多与品牌相关的商标,其中一些与功夫龙的形象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官司并不是李香凝和功夫的第一次交锋。早在2010年,李香凝就开始回购父亲在美国的电影和商标所有权,并计划重新整合这些资源,让“李小龙”成为全球品牌。

当时她走遍全中国维权,包括对功夫这个商标的投诉。李香凝认为,真正的功夫餐厅品牌标识使用的是涉嫌李小龙功夫的动作形象,因此有必要拿起法律武器,开展维权行动。

对此,真功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称,多年前,当广州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真功夫系列商标时,李香凝曾以真功夫申报的商标“侵犯李小龙肖像权”为由,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但最终,广州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大部分商标还是通过了审核,并被注册。因此认为“真正的功夫系列商标是经过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合法使用的。”

“很多年后我们被起诉了,我们也很迷茫。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此案,并准备做出回应。”真功夫回答说《21世纪经济报道》说全国各地都有真功夫店,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但是这次被起诉的只有上海、广州、广州功夫,挺奇怪的。

“广州功夫是功夫商标的所有者。广州功夫和上海功夫只是功夫商标的个人授权商,只获得普通授权。原告为什么选择普通授权用户上海功夫作为被告在上海起诉?三被告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否充分?”功夫法律部的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公司将要求上海的相关法院严格审查原告起诉的合法性以及三家功夫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适用性。

此外,在这起诉讼中,高达2亿元的赔偿金额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据报道,李小龙公司认为,理赔金额的计算主要是基于同类型功夫巨星成龙的商业价值。叶放表示,从2010年到2014年,格力电器每年向成龙支付1400万元的代言费。李小龙公司咨询了成龙国际集团,了解到2019年成龙代言的市场价格为每年3000万元。

“真正的功夫是2004年开始侵权的。李小龙公司最终妥协了价值,确定每年1400万元为赔偿依据。真功夫侵权15年,最终共索赔2.1亿。”叶放说。但真正的功夫认为“这个索赔金额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案件最终定性和定量,留待司法判决。”

在转型的道路上增加阻力

功夫,2004年正式更名,固定为“一道主菜+一道配菜+一碗米饭+一杯饮料”的餐饮模式,迈出了中式快餐标准化的第一步。从此,功夫真正以“蒸”为重心,提出了“营养好蒸”的口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甚至开始上市。

但2011年,由于创始人蔡大彪被捕,功夫的上市计划戛然而止,蔡攀与家人的恩怨开始浮出水面。

2013年,蔡大彪被法院判定犯有侵占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没收财产100万元。至此,功夫正式进入潘玉海时代。

2015年3月,功夫在广州南沙自贸区新总部大楼举行动土仪式。同时,为了应对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外卖平台对餐饮业的影响,切实加快转型。2015年以来,提出了中式快餐孵化器战略、新品牌战略、开放供应链等措施。

当时,功夫开设了10多家品牌升级体验店,大多在广东和北京。2016年,第一批真功夫资产证券化收益权项目正式启动,并与第五创新合作测试互联网金融,开通店铺股权众筹。

随后,功夫推出新的品牌战略,发布全新的品牌形象和品牌Logo,打造更时尚的品牌升级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新的品牌形象中,功夫的角色和形象发生了变化,角色更加活泼,人物更加年轻,面部造型也更加模糊。

针对此次品牌升级,功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这与涉嫌商标侵权无关。“中式快餐快速发展了20年,又遇到了困难。85、90甚至00后的今天,正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他们追求更个性化的用餐体验和更年轻的品牌形象。”按照《功夫》的说法,企业需要突破行业瓶颈,才能迎接甚至引领变革。

致力于转型,功夫也在发展成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产业平台。潘玉海曾公开表示,除了直营店,功夫还有自己的供应链,O2O模块,以及“功夫店平台”,是餐饮一站式服务和投资平台。几个平台的总资产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我国的商标申请遵循先注册原则,谁先注册商标权谁就属于谁。对商标权有异议的,可以在商标公告时提出异议,或者在注册后五年内宣布无效。

"李香凝错过了用李小龙的肖像权使商标无效的最佳机会."广东玉环毛静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平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功夫的注册于2007年2月21日获得批准,并于2017年成功续约。该商标目前处于有效注册状态。

看商标流程,可以看到,真正的功夫商标在2007年的商标初试中受到了挑战,但显然没有成功。之后,异议人没有继续通过异议审查、行政诉讼等程序争取异议成功。该商标被核准注册至今已有13年,也超过了五年的无效期限。

“从商标权角度看,广州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是商标所有人,拥有商标使用权。”然而,马平川也强调,商标注册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如果广州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在实际业务使用中,通过故意宣传与李小龙的关系,获得直接的商业利益,也有侵权的可能。

据悉,2010年李香凝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接洽时,商标局给李香凝发来回复,称李小龙及其英文名“李小龙”的开发使用权应归其继承人所有。李小龙继承人如有不同意见,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提出异议,商标局将根据双方提供的事实和理由作出裁定。李香凝表示,他将在中国设立一个维权办公室,以保护李小龙形象的版权。

这件事会怎么样?在以往王老吉后裔、元朗月饼等典型商标侵权案件的基础上,功夫会因为李香凝的起诉而面临大的改变吗?没有真功夫《功夫之龙》,你还会吃吗?




上一篇:北京美术作品登记费用      下一篇:版权保护 守住“年画之乡”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