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百科
企业所得税中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差额。
发布时间 : 2021-10-11 11:24:33
企业所得税可以按月或按季缴纳。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必须掌握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内容。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有什么区别呢?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有什么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允许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扣除的项目金额。
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境内企业(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和经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经营所得,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转让金融所得、股息、利息所得、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捐赠和其他所得。
同时,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产生收入的组织(以下简称企业)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可见,我国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法人私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惠州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都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只要求投资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要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如果要成立合伙企业,虽然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1.准备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方: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当打开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款: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今年盈利。
贷方:所得税费用。
上一篇:结算支付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下一篇: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可以扣除闲置土地费吗?